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,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,缅甸成为其侵略目标之一。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重要成员国,应驻缅英军请求,中国组建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,同时保卫滇缅公路这条中国抗战物资补给“大动脉”。
戴安澜是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,也是中国远征军殉国的最高级别将领,其牺牲精神与报国情怀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,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,永远被后人敬仰和纪念。
“此次远征,系扬威国外之盛举,虽战至一兵一卒,亦必挫敌凶焰,固守同古。”1942年3月初,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,在缅甸战场上立下铮铮誓言。
戴安澜,1904年生,安徽省无为人,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。在北伐战争中,他亲历日军制造的济南惨案,立誓雪耻,矢志强兵报国。1933年,担任团长的戴安澜参加了长城古北口战役,他率部与日军激战三昼夜,负伤不下火线。长城抗战最终以国民政府被迫退让而告终,戴安澜满怀悲愤,更加刻苦练兵。
戴安澜小儿子 戴澄东:像这样跟日本人正面冲突,这样打是第一次。所以父亲根据长城抗战,后来专门写了军事教材,跟大家讲战场上不隐蔽就是自杀,你看不见不打、瞄不准不打、打不死不打,他说这些经验都是死难袍泽的血换来的。
1937年,全面抗战爆发。从台儿庄战役到徐州会战、从武汉会战到长沙保卫战,戴安澜奋勇当先,屡立战功。更加难能可贵的,是抗战初期在敌人猖狂进攻,中国军队步步败退的形势下,他始终抱有必胜信念。戴安澜在日记里写道:“敌人虽占城得地,而其实已经失败。中华民族的同胞们,快克服那危险的错误观念吧!日本终必败亡,只在我们奋斗耳。”
中国社会科学院(中国历史研究院)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姜涛:当时国民党高层内部其实有不少人对抗战的前途有悲观情绪,戴安澜当时作为一位33岁的年轻人,我觉得这种洞察力是比较罕见的。爱国情怀的体现,抗战必胜的信念以及他报国的决心,在日记里面处处可见。
1939年,戴安澜升任第五军第200师师长,这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主力部队。在著名的广西昆仑关战役中,200师多次担任主攻任务,戴安澜亲自带队冲锋。当时的战况报告和新闻报道,都记录了他被敌炮弹破片击伤,负伤不退,将顽敌击溃后,才转移到医院医治的过程。
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研究馆员 刘传吉:他在前线督战,身先士卒,负伤之后又不下火线,受伤之后还坚持8个小时,表现出了强大的作战意志。经过20多天的战斗,第200师成功攻克主要的据点和高地。
这次战役,中国军队击败了以“钢军”自诩的日军精锐第五师团,歼敌数千人,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,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士气。1941年底,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日军全面进犯东南亚。为保护滇缅战略通道,支援盟军作战,中国组建远征军。戴安澜率领第200师承担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的重任,开赴缅甸。
1942年3月,首战防守战略重镇同古。在日军数倍于己,后援无法赶至的困难情况下,戴安澜毫不畏惧、孤军奋战,带领官兵用血肉之躯筑起坚强防线。
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研究馆员 刘传吉:同古保卫战中,日军在飞机、大炮、装甲车的掩护下,向我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,甚至释放了毒气弹。
在最危急关头,戴安澜下达了这样的命令:本师长立遗嘱在先,如果师长战死,以副师长代之,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,团长战死营长代之,以此类推,各级皆然。
时任中国远征军第200师第598团一营一连连长 罗远跃:连长指挥牺牲以后,再排长班长,打到最后一个人,绝不怕死也不投降,我们要死守同古。
戴安澜率第200师坚守同古12天,歼敌数千人,他们的英勇无畏为中国军人赢得了赞誉和尊敬。在后续作战中,尽管远征军官兵奋勇杀敌,但日军也在不断增兵,终因敌我力量悬殊,中国远征军不得不分兵撤退。5月18日,戴安澜在突围战斗中被击中两弹,身负重伤。他躺在担架上坚持指挥部队,在缺医少药的丛林中辗转支撑了八天,最终于5月26日不幸因伤重以身殉国,年仅38岁,当时他的殉难地,离祖国边境已只有几十公里。
戴安澜小儿子 戴澄东:(时任第200师第598团团长)郑庭笈将军就跟他讲,你还有什么话要跟夫人讲的?父亲知道自己要去世了,他就要求他们扶他朝北,向北的方向看,因为北方就是祖国,他要看一下自己的祖国,然后就牺牲了。
在部下带回的戴安澜遗物中,有写给妻子、却没来得及寄出的最后一封家书。
亲爱的荷馨,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,现在孤军奋斗,决以全部牺牲,以报国家养育,为国战死,事极光荣。
英雄陨落,举国同悲,海内外各界纷纷悼念缅怀。毛泽东撰写了《挽戴安澜将军》,周恩来题写挽词:黄埔之英、民族之雄。美国总统罗斯福也为戴安澜追授勋章,表彰他在同盟国团结战斗中立下的卓越功勋。
时光荏苒,昔日血火硝烟,今天盛世如愿,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、国家富强而捐躯奉献的一代代英烈,他们的精神会永远凝聚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传承之中。2009年,戴安澜被评为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”之一。2011年,戴安澜小儿子戴澄东远赴缅甸,在深山丛林中找到父亲的牺牲地,带回一罐泥土。
戴安澜小儿子 戴澄东:亲爱的爸爸戴安澜将军,远征军的将士们,我们来凭吊你们了,你们跟我们回去吧,回到自己祖国大地,和家人团聚,和亲人团聚。
戴安澜 (1904年—1942年),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。1939年,戴安澜创作战歌《战场行》,不愿做亡国奴,只有誓死奋斗。1943年,戴安澜牺牲第二年,妻子王荷馨捐出抚恤金,开办安澜高级工业职业学校,几经沿革,现为安徽芜湖第二中学(安澜中学)。
(总台央视记者 潘虹旭 姬强 周培培 杨光 廖汨)
新玺配资-新玺配资官网-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入口-广东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